一年前的文章加了今年的新感觸再次分享給大家 ☺️
經過疫情,我們應該學習到的智慧:『身體篇』
相信經過這波疫情洗禮沒有人再輕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而真正的身體健康應該照顧到哪些面向呢?回歸原點,其實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運動就是王道啊!👍
1.) 好好吃飯:覺察自己為何而吃、吃了什麼、還有身體的感受與反饋。
間單的說,其實就是正念飲食,把吃飯當作重要的儀式,當作在忙碌的生活中與自己連結的小小當下,也當作感謝我們每天還能好好吃飯的感恩練習。盡量選擇原形食物,甚至學習自己下廚做簡單的餐食,學習分辨情緒對飲食的影響,觀察食物對每天身心帶來的影響,並且在每次進食時心存感謝,說起來簡單也不簡單,小小的改變就能對身體帶來不可小覷的影響,也能避免情緒性進食帶來的種種負面作用呢!今年我破紀錄連續下廚兩個月,看到自己的進化真的是很療癒的過程啊~ ☺️
2.) 好好睡覺:重新學習好好睡覺這件事,把它當作每天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
2017年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最新調查顯示,不到十個人就有一個人長期失眠,且女性比例較高。長時間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社群媒體焦慮、以及環境壓力或是其他現代文明疾病的交互影響,失眠毫無疑問的已然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病。
英國生理科學家沃克博士在 “為什麼要睡覺” 一書指出,缺乏足夠時間與高品質深度睡眠的人體,會造成全面性的老化、免疫力大幅下降、生育能力低落、大腦功能銳減,同時大幅提升了癌症、心血管疾病、失智、憂鬱等各種疾病的機率。更重要的觀念是:睡好睡滿不是一個選項,而是我們生存的必須品,也是人類慢老與減少抱病壽命的關鍵!而善用各種瑜珈的身心覺察與呼吸練習真的會對睡眠大有幫助啊~
好睡的資訊大家可以參考博士的演講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uIMqhT8DM
3.) 好好運動:覺察覺察再覺察,每個人需要想要的都不一樣。
運動可以是娛樂,也可以是精準的調教身體選擇性的必需品,也可以從人體每天必須的呼吸與步態開始建立起,如果目的是健康,過與不及都不是最好的選擇,觀察自己的狀態,練習覺察身心的變化,才能給身體當下最適合的,每天可能都不一樣,更重要的,找到自已喜歡也能持續的方式,建立居家運動的儀式感,就能真正把運動習慣建立起來,享受樂趣、持續不間斷、保持動中覺察,向專業學習,都是對不同運動階段的人來說很重要的原則喔!☺️
透過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運動的練習,我們就能增加身體的選擇性與韌性,提升人體的自癒能力,心理與靈性當然也會進入正向循環跟著一起越來越被提升而更健康了!
#beyourowngoddess #betheinspiration 🦋
#bethecgangeyouwant #livethelifeyouwant
#慢老 #身心療癒 #壓力管理 #正念 #好睡 #感恩 #防疫